到天津,下船也不停留,直奔北京而去。此时已经是年后了。1897年。
正值年假,官员们都忙着互相拜访。
见到友文,“君泽见瘦了呀,去年你在官译馆当差,你初次来访,当时只见你神色红润,说话底气十足。此去不过月余时间,但天寒地冻,再见你,神色疲倦至此。真是受苦了。我已经上报中堂,表你为----(朝廷的系统升官了)。”
人有千面,听一个人说的话,就去相信一个人,毫无疑问是愚蠢的,当然你可以直接选择相信,然后背叛了,再报复,倒不是怕张克骗财,而是怕张克不堪用。
两人相识两个来月有余,共事月余。经历这一趟,才真正相信张克。他的人和他的话是一样的,能听也能干,可以用,算是过了考察期。
过了考察期,李中堂当然不会缺官位来拉拢有用的人才。
很多事电报上只能说个大概,两人细细了解了彼此手头的消息,想法。
等两人把事聊完。张克说了自己手持名帖,在湖广见到了张之洞,有消息受托向李鸿章传达,希望可以见中堂。
友文说休假时间,中堂一般不问事务,但事关张之洞,也不敢私自决定,转去后院问询。
传话张克进去,李和家人在后院听戏,把身边玩闹的幼童后备,手边人都赶远,在手边给备了凳子,挥手示意张克坐下。
张克把自己办的事简单提了一句带过,把汉阳铁厂的难处原因讲解了下。然后张克也不隐瞒,重点把两次和张之洞的谈话,细细说来,未有隐瞒。还有承的人情。
李鸿章心情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