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很多人,参观很多地方,有点代替李鸿章来考察的意思。张克也是不敢怠慢,小心应谈,仔细观察,不懂的认真询问记录。这时他代表的是“京城李中堂派来南方,询视的,完了会回禀中堂。”也不敢说什么自己的想法,以免误解,规规矩矩的。
有一人辜鸿铭,在张之洞手下,很受到张的重视,精通各国语言,也是翻译,戏称和张克算同行,只是翻译的是文学类,张克是偏向历史。
但历史和文学不分家,两人互相交谈,也是各有感悟,有相见恨晚之意,说的旁人都插不上嘴,辜鸿铭说西方文学大拿的作品,感悟表达。
张克补充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大家都是听得津津有味,人文互通,还有人说些国学史上近似的人,史,思想,让人拍手,惋惜。
文学中歌颂和伤痛是两大主流旋律,辜鸿铭毕竟是家世富贵,在西方又是在上层学习,学习的正统思想,见多了国强民富。
而张克讲西方历史说些阴暗处,到最后忍不住又将自己所见说了。
“西方列强,国家越来越强,人民富庶,却又言,农人不能维系生活,为求活远走海外,本以为西人施政不仁,赋税过重而已。
后在日本多年,见日本实行西法多年,但在路边乞讨者,十年间只增不减,和一乞讨妇人,详谈,其言家中田少,多纺织,以补家用,家里男人
除了自己的田,又帮富农种些,这样才能糊口,日本引入西方工业纺织法,出产质量胜过人织,价格便宜一倍,她赚的钱越来越少,日本引入西方炼铁厂,铁器廉价,农人多买,效率大增,原来十人干,现在只要7人,丈夫也不需要去帮忙了,养不了家人,只能卖儿卖女来城镇乞活。改行做工,投军。
后来又听说日本维新以来官设铁厂便宜卖给私人,闹的挺大,我打听缘由,原来是引进后官营铁厂挣钱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