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外的竞争。拜师以前自己想看海关数据,是千难万难的,现在却已经进得去,虽然级别还不够。
译书馆被收编是九品,京官默认你是正的,拜到中堂手下被借调,办事方便,给散官直接八品正,厂子建好了,大功,又拜老师。自己直接又升官了,七品啦,外县县长级别,县长手下几个人?经手几个钱?
找老师开条子,有数的大佬开口了,哪里进不去?额,大内进不去、、、
1860年以前。清朝对海外出口一直是顺差。这个时候西方列强都开始技术革命多少年了,怎么可能面对清朝这个老大的农业国是逆差的?
是的,清朝哪怕是鸦片战争之后一段时间,哪怕是顶着巨额的鸦片进口仍然是顺差,更别说鸦片战争之前。
原因很简单,是中国的海关不允许进口外国商品。
古人不是笨蛋,当西方技术提高,变成顺差后,官员用自己简朴的价值判断,钱都给洋鬼子赚去了,上奏请求闭关锁国。一句话概括,只出口,不进口。
中国对外海外贸易可以追溯到明代了。一直是顺差,清朝发现贸易逆差之前,延续了这个传统。
这传统保持不住,贸易逆差了,白银开始外流了,立刻开始闭关锁国。
为什么?社会里强者恒强,弱者横弱。有钱人赚钱太快,花不出去,市场上没钱了,为了弥补市场空缺,从外部进口白银,头部部藏银,加上贸易外流,市场发生什么?
市场货币紧缩。
朝廷从下面收税,收银子去市场买东西,百姓把粮食物资换成银子上交税款凑数,但换的银子越来越少,你交不起税,国家收不到税,银子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