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种地给驻军提供粮食。绝对的苦差事。
第二次,原来人口300万左右。
随着清朝和外国交流,农作物种类,农业技术发展,入口滋生,为求活命偷渡东北的人越来越多,清廷开始主要是在禁止人口流入。1860割让外东北给俄国,但俄国继续东扩,后来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下令圈地收税,开禁又禁止,政策不停反复。(合称第二次开禁)
人口从外部涌入东北,带来内地的农业技术,种子。人口大约六百万1893数据,未开禁(1902第三次开禁)。
此时在被圈出来的地方种地交税或者种地了再被圈然后交税的是一个部分(挺惨,社会地位不平等),原来种地是民,征召是兵的军屯势力是是一部分。(军屯和明朝一样,慢慢腐朽,打仗不说了,凑几个人应和差事,剩下功能就是构建秩序,欺负人。
介绍一下,东北地区的开发程度比较低,人口稀少。他的军队大概有六七万人。地广人稀,不缺粮食。养军的比例就会高(参考战国,三国动员比例)。但一个地方只要有秩序,它就有阶级,一部分人是负责生产,一部分人负责控制。负责生产的人出产的物资越多,负责控制的阶级就会越大,比例越大,所以清没了大家都不说话,圈起来的汉人不提,自己的根基,被欺负的底层也觉得挺好。)
上千人的粮食的采购是一个问题。粮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原来本地地方势力,本地军屯,县长,屯长?怎么称呼?满语?怎么打交道。
这地方也有本地官员,没办法说的。张克一开始只是借口在这停留,购买啦点粮食,都没枪。等聂士诚部的500人带抢械,工具,资重赶到后。才拿出李鸿章的批条直言要在本地民屯。构建军队准备对抗俄国入侵,俄国侵占旅口港的消息,官员是知道的。
本来辽东半岛都要被割让出去了,后来三国还辽,这些事就是近几年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