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没有机器农机的时代,缺少牲口,只有铁器充足的背景下,一个成年男人差不多可以种10亩地。嗯。再多的话他就会错过农业时节,影响到产量,力量使用差不多到极限了。
一亩地的产量大概在100kg左右。
移民按家庭成年人数量来为基础分地,男人10亩,女人5亩。一个人少的正常的家庭算两人15亩地,那他就可以生产1500kg。一个是成年人,他一年的消粮食在200kg。
清末这个时候,人均水平大概是350斤。就是一百七八十公斤的样子。
1500kg也是足足7个半成年人的供应。要知道,我们分发土地是按照一个成年男人计算。超过50岁以上的男人会减半。超过50岁的女人不分地。家里有孩子有人成年就积极鼓励分家。那么一个家庭最多是一个成年男人,一个成年女人,他的父亲,他的母亲,2~3个孩子,7~8口人,25到20亩地。
一年生产两千到两千五百公斤粮食。给他们剩下大概是一半粮食。上缴一半粮食。嗯。收税大概是收50%然后随着时间政策需要,改变税率。比如当兵,不交税?少交?有没有人愿意当兵?都要根据数据反应调整。
不当兵地不是自己的,是公家的租给你的,当兵了地直接给你?
在锦州地区。冬天在东北地区来说的还是比较晚的。高粱可以在7月中旬以前播种。大豆和谷子和玉米(没良种出现,不耐寒,此时小规模出现)在6月中以前终止就可以。也就是说。他保留一个月的时间,留着来开荒。
3到6月之间来的移民,只要不耽误当年的粮食播种。他们当年种下的粮食,第二年就可以收成。会被安排立刻去开荒。
过了这个时节,种地来不及了,来移民的就需要供应两年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