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士。
这些多是某些将军、校尉、军司马的亲兵,跟着他们的旧主来到雒阳通过选拔加入了中军。
许多人面临的问题是,只有妻儿愿意迁至三河,父母不愿背井离乡。
莫要小觑这个时代的乡土情结,许多人的父母不愿离开耕耘了大半生的田亩,更舍不得浪费老家的田地和宅屋,因此不愿随儿孙来到三河之地。
刘辩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事实上军队除了休沐、各种放假的年节外,本就有探亲假,只是归乡假的时日有限,往往都不够离得远的军士跑一个来回,这就导致了探亲假的名存实亡。
于是天子允许非三河籍的将校和军士请带薪探亲假,根据籍贯所在地距离雒阳的来去时日,给军士至少十日在家中陪伴家人的时间,一年一共三回归乡假,但需得轮流归家,若有作战命令必须立时回归军队不得拖延。
此外,刘辩还令新晋尚方令的柴玉为离家较远的将校和军士,从尚方的锦缎丝绸库存中取锦缎丝绸,按照军职高低分配锦缎丝绸的品相和数量,为所有军士都额外准备了一份礼物,让他们或亲自带或托邮卒寄送回家中孝敬父母。
孙坚、阎行、韩遂等准备返乡的将校都表示他们已经得到了许多天子的赏赐了,家中锦缎丝绸颇多,不需要天子再行恩赏。
中下层军士也都表示天子除了战功封赏外还赏赐了丰厚的正旦礼,即便是最普通的军士也都有相当于全家人一年伙食费的3000钱赏赐,而他们如今连中军的战阵和号令都还在熟悉,实在是无颜再接受如此多的赏赐了。
但刘辩却表示,立下战功的赏赐是对他们在战场上过人表现的赏赐,正旦礼的赏赐则是因为正旦年节,而现在赐下的,是感激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