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的正是世祖光武帝,减少了五分之一的前汉五铢钱的重量发行建武五铢钱。
不过相对于王莽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国珍金匮直五千、布泉、大泉五十饼钱、货泉饼钱而言,建武五铢钱总算是正经的五铢钱货币了,百姓们也不想再计较那么多,但依旧会将前汉的五铢钱奉为最上等的良币。
后汉中期,为了应对百年来的凉州羌乱和不时爆发的鲜卑、匈奴、高句丽以及诸多南蛮袭扰,后汉朝廷直接开始正式铸造诸多劣币。
孝桓皇帝时期,朝廷正式演绎了一番什么叫作“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将一枚五铢钱掰成两半,即“对文钱”和“綖环钱”。
“对文钱”,是指一个五铢钱被剪凿后的中心部分,其剩余的外环部分称为“綖环钱”。
当朝廷和地方官府以及各地豪强一同铸造劣币的时候,名义上被唤作“五铢钱”的货币购买力自然是大幅下跌。
以如今五铢钱的购买力,,一石70钱的粮价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
米贱则伤农!
这意味着,今年农民的收入可能会出现问题!
刘辩看向一干重臣,左手撑在桌案上,身躯微微前倾道:“朕欲重启常平仓,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以利民。”
什么是常平仓,也就是调控物价的仓库,而这个物价主要是粮食。
也就是在粮食丰收、价格低廉时,朝廷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储存起来;而在粮食歉收、价格高昂时,朝廷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库存粮食,以此稳定粮价,保障民生,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