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通常是由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围绕恒星形成的一个环形区域。
小行星带的产生,通常是某颗行星,因为某种原因从内部瓦解,碎裂成了一块块碎片。
这些碎片会继续按照原来的行星轨道运行,慢慢铺满整个行星轨道,形成一个以恒星为中心的环状区域。
人类生活的太阳系就存在一个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关于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形成原因,科学家分析过很多种可能。
其中一种猜测是小行星带的轨道上,原本存在一颗行星。
由于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质量非常高,发出的引力慢慢把这颗行星撕碎了。
这颗行星碎成了几十万颗碎片,继续在原本的轨道上运行,经过几百几千万年的时间,这些碎片铺满了轨道区域,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小行星带。
现在全息影像里出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小行星带。
画面继续拉近,视线穿过一颗颗小行星,渐渐看到了一块面积较大的陆地。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陆地的模样越发清晰,那赫然是一座城市。
一座修建在小行星上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可以看到建筑,看到漂浮在空中的楼阁,还有气势恢宏的巨大宫殿。
在这块较大的小行星周围,还有数十颗体积小一些的小行星,修建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成了卫星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