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礼记》治要·乐记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言八音和否随政〕。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
之音矣〔五者,君、臣、民、事、物也。凡声浊者尊,清者卑。怗
,弊败不和之貌也〕。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君、臣、民、事、物,其道乱则其音应而乱也。荒,犹散也。陂,倾也〕。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比于慢矣〔比,犹同也〕。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水出也〕。
《礼记》治要·乐记
乐之隆,非极音;食飨之礼,非致味〔隆,犹盛。极,犹穷〕。是故先王之制礼乐,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教之使知好恶〕。
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言为作法度以遏其欲也〕。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也。射,大射。乡,乡饮酒也。食,食礼飨。飨,礼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礼记》治要·乐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