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这些信息科技基础,细致划分的话,我认为未来装甲部队作战,应该把重点建设放在装备对战场情报采集,信息传输互换,综合评估处理,计算共享,火力分配等等几个方面。”
“战争打的是情报,打到最后拼的一定是工业化后勤。”
一模一样的回应。
跟当初陈默在第一次上课时,所讲的话语几乎一致。
可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
当时教室里,坐的都是提干过去的学员,虽惊讶,却压根听不懂他说得到底是什么。
可现在,幻灯片将那些武器全部摆到眼前,西北军演的压力,都压在每个人的肩头时。
现场的人,再听这段话时的感受,已经截然不同。
罗耀武和张津南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结论,而时隔数月,再次听到,却依旧有些恍惚。
可能很多人,包括陆院的一部分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学院会看重这么一个学员。
那是因为以前信息化实验,所有的东西都在追求外军标准,从军装,到饭菜,再到装备,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追求和外军一致。
是陈默率先站出来讲,信息化只有坚定不移,走最适合自己的军工道路,搭建不靠人,不等人的国防体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一味的模仿外军。
如果有一天,国家复兴崛起,所有装备达到世界主流,仿无可仿的时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