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原来昌弟心有不服,我们今日再来辩过。”
郭再昌咂了一口酒,看向杨承德的眼神很复杂。
“杨兄说得很好,我心服口服,只是遇到杨兄这样迟,这些道理我明白得太晚了。”
“哦,此话怎讲?”杨承德问。
“杨兄不知,我也曾少年成名,文章词赋,无人能及。”
杨承德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出言打断。
“县令看我的文章大为惊艳,击节称叹,替我在学政面前说了不少好话。”
“县令赠我家钱粮,让我安心备考。省考我考中了第一。”
“却在来京考试落榜,连青山书院的门槛都未能踏入。”
“我少年天才,十数年苦读,竟然连见你们的资格都没有。”
“县令没有责怪我,反而让他的儿子拜我为师。”
“县令公子小亮很是聪慧,为人知礼、好学。”
“所学文章过目不忘,确实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我倾尽所学,日日敦促,小亮仅一年光景,就能落笔成文。”
“我将往年考试的试题,昔日所作的文章精编成册让小亮研读。”
“短短三年,小亮继我之后成了我们县第二个举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