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店,已然是蓬荜生辉。不论买不买,都可以再看看。能够结识谢学士,在下便已莫大荣幸。”
在掌柜的盛情挽留下,谢衍逛了一楼,又被请上二楼。
二楼的样式更多,甚至还有许多胡服,从日本到埃及的都有。但大多经过了改良,变得更符合国人审美。
谢衍的目光落在一件大衣上,这种造型跟现代风衣差不多,他去年冬天在黄州见父母穿过。
这玩意儿最早叫披袄,唐代曾经非常流行。贵人们不好好穿着,喜欢披在最外边,跟后世那些把风衣披着不穿的一个样。
朱铭在位的时候,对披袄进行了修改,就此变成火枪队的常服,现在许多官员和平民也穿。
眼前这件,用料却不一样。
呢子大衣!
“这种是什么料?”谢衍问道。
掌柜的回答:“胡绒。”
谢衍又问:“海外传来的?”
“初为兰州工匠所造,又被江南工匠改良了,”掌柜的详细介绍,“农学家们把漠南、吐蕃、安西、七河、大宛、天方诸地的绵羊杂交育种,前些年培育出一种毛发又细又长的绵羊。工匠们用这种绵羊的羊毛和羊绒,再杂以丝绵等料,最终织造出这种胡绒面料。”
谢衍说道:“我在黄州却没见过。”
掌柜的说:“胡绒最初是穷人穿的布料,当时只用羊毛织成,虽然保暖却不细腻,又厚又重还会扎刺皮肤。后来有兰州匠人加入了羊绒,又有江南匠人加入了丝绵,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