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敦实说:“算不得工厂。有一家采石场,这几年都在减产,离停工已经不远了,毕竟不是什么大山。还有一家水泥厂,一家陶瓷厂。”
谢衍笑道:“不错啊,都是建材,背靠洛阳不愁销量。”
“规模太小,只能说还过得去,”李敦实说,“说是陶瓷厂,其实以烧陶为主,瓷器只能生产一些粗瓷。洛阳城外那些高楼,很多人家里的陶碗、瓷碗、水缸就是我家烧制的。”
“去看看吧。”谢衍提议。
后世的刘窑、刁窑、李窑那一片,此时只有一个刁窑村。像什么李窑村,则是朱元璋大移民迁来的。
这里的陶瓷烧制,只能说小打小闹。
洛阳地区真正的陶瓷产地,在北邙山至巩县一带,那边甚至还有高岭土。
北圪垱村和刁窑村的村民,如果想要打工的话,首选便是李家的三个小厂。规模虽小,却养活了不少人。
水泥厂在山下。
不但规模小,技术也很原始。
水泥技术早就过专利期了,李敦实也不藏着掖着:“以前都是用石灰石和黏土混合煅烧,这个技术有地域限制,并非所有地方的石灰石都含黏土。”
“后来就有人改进了技术,把黏土和石灰石按1:2的配比,加水搅拌成泥浆再沉淀,再放进窑里高温烧制。”
“洛阳城外那些楼房,用的就是这种水泥。但这种人工配料的水泥,其实不如天然含有20%—25%黏土的石灰石煅烧出来的水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