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当朝这位武枢密,在我曾祖平定七河叛乱时崭露头角。他当时还不到三十岁,就被我曾祖举荐给先帝,调回洛阳做了禁军将领。雍王发动政变时,也是武枢密带着一队精锐,护送当朝太后和陛下离开洛阳。”
“既有护驾之功,又跟太后一样籍贯七河,武枢密自然就此平步青云。”
韩万里说得并不隐晦,谢衍能够听懂。
这位武枢密,是从七河调来洛阳的,跟京中权贵牵扯不深,而且还跟叶太后是同乡。所以,他最适合做托孤武将,是鼎泰帝布局的关键棋子。
为了取信于雍王,武枢密甚至主动同流合污,让那一帮乱臣贼子麻痹大意。
对于武枢密而言,他支持雍王上位,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政变成功也捞不到多少好处。如果救驾辅佐小皇帝登基,那他就是大明的第一武臣!
而且,武枢密并不清楚鼎泰帝安排了多少棋子,一直觉得雍王政变的成功率不高。当政变真正发生时,武枢密下意识就按鼎泰帝的部署做事。
谢衍觉得这个大明太有趣了。
杨再兴的后代,韩世忠的后代,武松的后代,全都活生生的出现了。
至于李敦实这个李彦仙的后代,真是抱歉,谢衍孤陋寡闻,没听过李彦仙的名头。
一番下棋闲聊,又在李家吃午饭,直至半下午时分,韩、石二人才告辞离开。
谢衍把他们送出门,私下问李敦实:“现在熔炼矿石的炉子,最高可以达到多少温度?”
李敦实摇头:“不清楚,都是靠火焰颜色分辨,具体多少温度谁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