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二日,上午。
一道由凤阳府泗州知州杜元联合当地士绅乡贤撰写,交由南直隶监察御史李戴呈递的一份奏疏,引起了朝堂官员们的热议。
此奏疏抨击了河漕总督潘季驯当下的治河之法。
称潘季驯在洪泽湖以东大筑高家堰,抬高水位,将会淹祖陵、毁淮北。
日后若遇大雨,黄河倒灌,将会造成凤阳府内的十余万百姓无家可归,他们向潘季驯恳请开支河分流入海,然潘季驯训斥他们是:尔等焉通河治,此举实乃为泗州而害漕运乎!
此奏疏之所以引得朝堂百官热议。
是因此奏疏详细描述了待八十里长的高家堰大坝建成后,淮河水全部汇入清河口冲刷黄河泥沙,将导致洪泽湖的水位迅速上涨,使得本就低于淮河的泗州城与明祖陵成为洼地,但凡淮河水弱于黄河水,黄河便会倒灌,使得泗州与泗州旁的明祖陵成为一片汪洋,且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正常。
明祖陵。
即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的衣冠冢。
观其名,就能看出当年的朱家甚是贫困。
其祖辈身死都是一张芦席裹尸,然后挖个坑便随便埋了,根本没有坟墓,更谈不上寻尸身了。
后来朱元璋收复凤阳之后,因此处是他的出生之地与祖上生存之地,便在凤阳府泗州城北建造了祖陵,名为: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淮河下游,距离黄河与淮河交汇处的清河口,仅仅有二百余里。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