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迁泗州之民,让泗州彻底变成蓄洪区,或者成为洪泽湖的一部分。
此乃损失最小的方式。
迁祖陵后,以后治河便不用再考虑祖陵的保护,迁泗州之民后,旱涝可控,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流民。
省钱,省力,省事。
但沈念知晓,他若提出迁祖陵,小万历绝对不会同意,朝堂诸多官员都不会同意。
祖陵之中,藏着帝王之气,谁若泄露,那日后大明衰亡,他便是主罪。
这个罪名,即使小万历都承担不起。
沈念想了想,当下不准备表达任何想法,待看过潘季驯的解释奏疏后,再从长计议。
……
翌日,刚过午时。
朝廷的追问文书刚刚离京,潘季驯的解释奏疏便呈递到了禁中。
他定然是知晓泗州知州因修筑高家堰而弹劾他,故而选择向朝廷解释。
潘季驯称:修筑高家堰后,洪泽湖水位升高,可能会导致水淹泗州,也有可能会使得水淹祖陵,但只需要及时宣洪,水自速消,而开挖泄洪支流,将会破坏治河总策,使得漕运淤堵,他认为此乃瑕疵,无须深究。
潘季驯的解释很实在,很充分,没有对实情遮掩一分。
但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小万历与京师的官员满意。
祖陵被淹,就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