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味蛮干,农耕文明与游牧/渔猎文明,必然要长期博弈。
甚至如果赵宋王朝表现得实力太过强悍,辽金为了生存,都有可能放下恩怨,联手对抗赵宋王朝。
要知道,别说现阶段,辽金之间的仇恨还没有完全建立好,就算是历史上,金国灭了辽国,奴隶辽国的男人,抢夺辽国的女人,挖了辽国的祖坟,后来也有大量的辽人投降了金国变成了金人。
还有并没有统一起来分散在草原各地的蒙古诸部,更是赵俣的心腹大患。
如果赵俣选择一味的蛮干,最好他可能也就是第二个朱棣,名义上数次横扫草原,实际上根本无法将广袤无垠的草原彻底纳入赵宋的版图之中,反而会在无休止的拉锯战中耗尽国力,最终落下个“徒有虚名”的评价。
草原上部落的韧性、流动性与适应力,如同草原上的风,无形却无处不在,无论遭受多么猛烈的打击,总能找到缝隙,顽强生存,重新焕发生机。如果无法将之彻底征服,就只能任由他们在草原的广阔天地间自由驰骋,时而聚合,时而分散,如同草原上的狼群,永远难以被彻底根除。
赵俣深知,战争不仅仅是武器与武力的对决,更是智慧、耐心与策略的博弈与较量,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战场上的一时胜负,而在于能否构建稳定而深远的战略格局,
在很早以前,赵俣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火器优势,同时借鉴历史教训,结合外交、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避免重蹈覆辙。
赵俣对自己说:“单纯依靠武力征服不仅成本高昂,且难以持久。真正的智者不在于拥有多少利器,而在于如何智慧地使用它们,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再加上,技术优势容易被对手的机动性、抄作业所抵消,自然是越晚暴露自己的底牌,自己越不会被敌人所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