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掩盖艺术贫瘠。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提到,不要用规模替代思想,艺术也是一样。
开幕式的活字印刷表演是编程的傀儡戏,郑和宝船更像现在流行的PPT动画。
大家可以去看看黑泽明用5匹马拍出来《乱》的战争史诗,相比之下,路宽导演用了15000名演员和1500架无人机。
第二,从白身导演到“国士”,路导的蜕变路径值得玩味。
说实话,我钦佩路导在某些领域的才华,但他的气质真的跟知识分子一点都不搭。
作为导演,对于“电影审查扼杀创作”一言不发,只知道积极主动地贩卖情怀。
私以为,这其实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流产”,并不值得提倡。
反观他的宏伟事业,难道不是借着奥运镀金,换取上市揽财的便利和个人炒作的狂欢吗?
大家去看一看吧,竟然有人叫他“国士”了,你们真的不是因为把字打错了,应该是“国师”更贴切一些吗?
第三,对于一个私生活混乱的导演,还是要慎重考虑他是否能代表我国的艺术家形象,有才无德者不可取。
这个话题本不是我这样的文艺评论员涉及的命题。
但中午甚嚣尘上的婚讯,简直像是舆论垃圾一般塞满了网络,令人厌烦。
大众的态度,从刘伊妃女士的粉丝反应上就看的出,也并非是我杜撰。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