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基本教义之中,有四谛八正道之说。
“苦、集、灭、道”为四谛,是说认知到痛苦,明白人生为什么是痛苦的集合体,灭去痛苦的根源,最后达成无烦恼的道境。
八正道就是修行四谛的八种方式。
但其实,后世僧人们在修行中实际去摸索,代代积累,提出来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划分方法。
佛家一切法,不离于二谛,一者世俗谛,二者胜义谛。
世俗谛,指的是世俗中常见的能直接触碰到的真实圆满。
比如说钱财,一个人求财,他得到财富,自然得到了很多快乐,这就是世俗谛的一部分。
名望、权力、交欢等等,都属于这个部份。
摩诃叶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可以说是当今世上,佛门之中,最能够代表世俗谛的人物。
而胜义谛,指的就是与世俗谛对立又相依的存在。
世俗谛的出发点,全部都是自我,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胜义谛则是一种无私,以这种无私,去追求一种更殊胜的、更珍贵的意义。
贝叶佛经是佛祖和须菩提流传给后世的宝物,佛祖临死之时,心中想的不是让自己如何存活,完全是想要化解佛魔一体的祸患,不使世人受苦。
须菩提制成这本佛经后,一直没有仗之扬名,为了这本佛经的使命,空耗了不知多少精力。
可以说,这本经书就是佛家胜义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