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私塾,那时傅长宁不过七岁,还是个小萝卜头,跟另外一位夫子混在初学班,授的是《幼学琼林》。
后来那位夫子离开,私塾人手不够,干脆便把初学班和大班合并,由李夫子教识字写字,陈夫子教儒学经义——私塾中那块锻炼的地界儿也是在那时候废弃的。
前两年,两人都只是普通夫子与学生的关系,真正相识,还是在那次陈夫子帮她找书后。
许是为了报答她爷爷的恩情,这两年里,陈夫子每次出门,都会为她带一些新刊印的道家书籍回来。
有些是赠品,大部分却是要花钱的。
傅长宁受到爷爷影响,自幼就是你帮我一分,我便要还你十分的性子,自然不愿相欠,偏生陈夫子又视金钱如粪土,她头疼了许久该怎么回报,一直不得其法。
直到突破练气二层,学了生木诀后,方才有了灵感。
傅长宁去山上寻了一些草药的幼苗,用灵气催生,而后将其炮制好晒干制成茶,准备打着爷爷旧方的名义送给陈夫子。
她修为不足,凡界又缺少灵气,无从补给,光是催生草药便花了半年工夫,更别提之后的保存和炮制工序了。
不过累是累了点,成果却是喜人的。
这些草药活性十足,药效极强,灵气含量却不至于太高,对凡人而言,既有奇效,又不至于对身体造成太大损害,用来缓解寒症是再好不过了。
眼见陈夫子收了药茶后,傅长宁总算松了口气,不再惦记这件事,转而研究起手里的《易学三解》。
这本书的著者柳大家年近古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