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三天后,是我跟丹妮结婚的日子,希望你能来。”伟铭盖上了嫁衣的盒子。
“丹妮是我的好朋友,我自然会去。”伟铭抱起盒子走了。留下悦华独自杵在那里,两三秒后她再也抑制不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坠。
夜深了,悦华翻开相册,用眼睛搜索着里面的一个个面孔----她的工作是从事地域风俗方面的研究,为了方便研究经常会把有关描写风俗方面的文章收集起来,特别是上面刊登的照。,悦华把这些照片剪下来放在相册里,然后在照片的下面用两三行文字做简单的记录。突然间她把目光聚焦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穿着长衫,外罩马褂,头戴礼帽……表面看上去该是民国时期新郎的装扮。但他为什么是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的?无论是面容还是体态看不出一点欢喜的样子来?场景也更为诡异,其胸前挂着一朵大红花,背后是一间古老的祠堂。这张照片是她前几天从一篇关于冥婚介绍的文章里剪下来的。盯的时间久了悦华眼前一阵眩晕,她合上相册,闭了灯。这时夜风吹开了窗户。
悦华忽忽悠悠的走进一个巷子,巷子尽头是一间学堂,学堂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悦华寻声走去,透过学堂的大门只见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头儿背着手,闭着眼,摇着头在孩子们周围徘徊。仔细一看不由得心中一冷:这老头瘦骨嶙峋,两只眼睛向眼眶里深深的凹进去,脸上一块块的印记说是老年斑更像是尸斑,手背发紫,青筋突起,异常怪异。这时老头睁开了眼,摆了摆手示意让孩子们停下。悦华注意到老头摆起的手,指甲是深灰色的。
“孩子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头背对着孩子们问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孩子们齐声回应道。
听后老头儿呵呵的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