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山多险峻的三峡,容易被要塞炮台轰击。
日军此时也未趁胜攻占长江流域战略要地宜昌,也没有进攻扫荡巴东地区。
这是天赐良机的空窗期,让喘息的牛角镇乡亲们有时间充分备战。
1939年正月初一,牛角镇镇长刘悟透向境内发布9字抗日总动员令:坚守牛角镇保卫哭河。
牛角镇虽是一个小镇,但拥有兵工厂/水泥厂/钢铁厂/面粉厂等各种实体企业,年轻工人也多。雄才大略的刘悟透制定5点备战提纲。
1.空中防御日军飞机轰炸是第一关键:王猛负责管理淬火兵工厂,加快重点开发制造出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然使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牛角镇集市大街四周的高山山顶上,隐秘布置防空交叉设射击网;牛角镇集市大街位于哭河南岸,南岸三面有七星山/蜈蚣山/燕九山/葫芦山,瓦罐码头隔河对面的北岸有结发山/白垩山/龙骨山,瓦罐码头两岸七座高山山顶都配置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保证操作射手技艺精湛,弹药充足。
2.地面防御日军联队入侵:淬火自卫队队长一板凳重金招兵买马,把镜族青年和全镇各工厂的男壮年,以及境内各山村里的猎户渔夫药农全部召集到昔日马家军军营内,统一军训;军训后,进行临时编制成立一个3000人的正规师,取名叫淬火师,下辖3个营,每个营1000人,师长一板凳,第1营营长白起,第2营长岳飞,第3营长霍去病,每个官兵都配发淬火兵工厂生产制造的步枪和手雷,每个营配备90挺马克沁重机枪,80门迫击炮,10门105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在牛角镇集市大街三面外围,均设置沙袋封锁线,使用水泥钢筋大量修建犬牙交错的子母碉堡,机枪手藏于子母碉堡内,炮兵和步兵在沙袋封锁线后,第1营防守东面,第2营防守西面,第3营防守南面。
3.哭河水面防御日军军舰和登陆艇:整个哭河一年四季都无法行驶1000顿级以上的船只,枯水期更是寸步难行,主要是防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