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那个时候他不明白为什么刘邦明明已经对他起了杀心,他却不反汉自救。
要知道这位军神是出了名的战斗力不够操作凑,哪怕被刘邦夺了兵权,困于长安,只要他想谋反,留守长安护卫皇宫的南军还真不见得是他的对手。
刘邦晚年几乎都是在平叛中度过的。刘邦的亲信如周勃夏侯婴樊哙灌婴等人大半时间皆领兵在外,汉中守备空虚,以韩信素来擅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风格,随便集结一些家奴门客游侠,一顿神操作,上演一出汉朝的玄武门之变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个时候樊伉觉得他终于明白了。
不光是明白韩信不反汉的原因,也真正看懂了这个人。
相比起刘邦这种利益至上的优秀统治者,韩信更像个理想主义者。
从他方才透露出的只言片语之中不难听出,他打从内心里并不认为自己是刘邦的臣子。他忠于刘邦,更多意义上是出于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士精神。
刘邦于他有知遇之恩,他唯有以性命相报。
所以哪怕知道刘邦猜忌于他,甚至想杀了他以绝后患,他的内心里只会感到苦闷不得志,而不会上升到背叛刘邦与之分裂的地步。
简而言之就是韩信在精神上就像个没断奶的娃一样,对刘邦有种强烈的依赖性,正是这种依赖性让韩信对刘邦有种盲目的信任,至死都没有摆脱。
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樊伉对于韩信的遭遇更加同情,也更加惋惜。
刘邦是有多瞎呀,放着这么好一个抵御匈奴的将才不用,反而听信刘敬的馋言去搞什么和亲,简直舍本逐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