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景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昭宁书院。
昭宁书院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青砖绿瓦,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红木结构。
一旦走进,整个人就会被书院那宁静肃穆的氛围所笼罩,使人情不自禁地放低声音。
“大家来看这个。”游明夏将人引到回廊下。
回廊的墙壁上刻着从昭宁书院走出的杰出学子的名字,同时还详细记载了开学院那位大儒的一生。
大儒姓张,对方前半生科举为官护一方安定,后半生为国家输送人才,将数名青年才俊推向政治舞台,给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儒开设学堂,除了提供科举教学外,对方还在学院中开设了普及性的识字和算数课程。
招生的对象也并不拘泥于村中的幼儿,但凡是想要学习的人,不论年纪昭宁学院这里都招收。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对方的这个举动无异于给村子附近的人提供了向上爬的阶梯。
他们是否能够考上科举暂且不提,可光是识字算数这一点。
就能够让这些人找到更好的工作,或是去镇上抄书或是去当账房先生,他们的未来将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当中。
“先生大义。”
“是啊!真了不起!”欧阳川等来自古代位面的人们纷纷颔首表示认同。
他们当中也有资助贫苦的学子,可说来惭愧,相较于深明大义不图名利的大儒,他们做得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多少夹带着一些个人私欲。
比如,有些人想通过资助学生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又或是期望得到对方未来的回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