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农民手里,反而在当地官府手里,先由豪强掠去一部分,剩下的才是农民的,不可为不嚣张!
\n
放任豪强得到发展的后果便是民众的饥不择食,从农民转为流民,成为社会极大的不安分因素。
\n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时百姓所求也不过是能吃饱饭,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然而放眼全球,那样的场景都是一种美梦。
\n
大汉的梦该醒了,等行至汉成帝时,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沾,连老天爷也开始作难,连年天灾,江河决堤,自然是连年的歉收,流民问题已经成长为不可忽视的地步。
\n
汉哀帝时,更是留下了名臣鲍宣著名的七亡七死论:
\n
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县官重责更赋租税;贪吏并公,受取不已;豪强大姓蚕食亡厌;苛吏徭役,失农桑时;部落鼓鸣,男女遮列;盗贼劫略,取民财物。
\n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亡辜;盗贼横发;怨雠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
\n
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诚难!
\n
鲍宣之论字字泣血,可见一斑。
\n
正是在这样的天灾人祸下,导致西汉最终行将木就,走向灭亡。
\n
忍无可忍,孰不可忍!
\n
暴动的百姓揭竿而起,一如当初秦朝的灭亡一样,一切皆因由民生,民众的不满使得再次改朝换代。】
\n
祁衡说的激昂,秦始皇却直接沉默下来。
\n
作为大秦的最高统治者,他自出生起,便从未历经过农民之苦,胸怀的是天下社稷,也从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