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卫青的部下,他能不能得到封赏也难说。
\n
如此看来,李广的确是有些时运不济——年轻的时候,前一任领导喜欢用年长的老将,等他成了老将后,新领导汉武帝又偏爱任用锐意进取的新人。
\n
但最核心的问题不在这里。
\n
汉朝不合理的封赏制度,也要背一部分锅,以首级计算,太过僵硬死板,加之作为疑军时,战略意义突出但并不容易出战果,也是问题。
\n
此外便是本朝集权于主将的特殊战术。
\n
在具体的战役中,我们一般会归功于卫青、霍去病等人的骁勇善战和指挥得当。但是当我们将汉匈之争的跨度拉大,在这长达几代人的拉扯中,离不开的是文景之治修生养息,使得汉武帝拥有足够的资本,汇聚成一股强硬的实力军队。
\n
两军对垒,最先看的便是双方的硬实力。
\n
汉武帝的用军策略很简单,甚至因为它太过朴实无华,所以往往被大家所遗忘。
\n
那便是“集中兵力”。
\n
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我国近代的十大军事原则,古今中外许多军事论著中都点名了集中力量的重要性。
\n
这四个字体现在汉军上,就是将兵力优先集中在卫霍统领的主军上。
\n
王莽之后,外戚成了乱政的代名词,但是在此时,卫霍这样的外戚名将是汉武帝敢于把庞大的军队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荣辱绑定的关系,才能得到专制君主最深厚的信任。
\n
后来再也没有哪位将军能有卫霍漠北之战这样的壮阔景象,因为君主专制总是要先安内,内部的稳定下,才会考虑向外扩张,诸如雍熙北伐一类,将兵权分散到几支手中,便失去了人数的优势。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