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按理说西汉有功必赏,而将军的封赏一般取决于战役的胜利程度,从将的封赏也会跟随着主将的封赏随之浮动。
\n
这里没有什么疑问,合情合理,但是当这个主将是咱们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时,就有点问题了。
\n
元狩六年这一场,李广从军有功,但是注意,卫青现在已经是长平侯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是很高的位置。
\n
西汉的军功爵分为二十级,最高的就是彻侯,长平侯就属于这一级别,也就说,再往上已经没有爵位可以给卫青封了。
\n
主将没有封赏,从将的封赏也一并没了,不光是李广,其他几人同样也是一样的待遇。
\n
这里就是西汉封赏制度不合理之处的体现,主将封无可封,难道能说明从将无功吗?
\n
这可能是李广离军功封赏最近的一次了,在这之后,作为疑兵,战术上当然是有作用的,但是可惜这种隐晦的益处也不计算在内。
\n
如果汉代的军功制在这些细节上能有更好的完善,不光是李广这样的将军能有所终,底下的士兵也会更有奋战的动力。
\n
清朝的军功制就很完善,首先是封赏,不光是赐爵与银钱,更有抬旗、冠服、赐号等等各种花样,包你满意。
\n
对于什么样的情况,作什么样的赏赐,也都分地很细致,例如攻占城池时,不同规模的城池封赏级别不同,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爬上城墙的,封赏又各自有所不同。
\n
这样的军功体系,面面俱到,对士兵积极性有很大的调动。】
\n
汉武帝若有所思,本朝的军功制承于秦朝,并有所修缮,天幕所言的封赏细则,倒也不失为一个鼓励军功的方略。
\n
只是,老将李广在他心中,用兵打仗的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