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千户就提前帮你把这个月的饷银结了,免了你的后顾之忧。”
“你手中的这个杯子,是我的一件信物,你拿着它去最近的寺院或者道观,找人要六两银子,多余的就算赏你了。明日午时,你来这里见我。”
裴元听了颇觉意外。
他是正六品百户,每月可以领十石粮食,折算成银价并不稳定,只能是个大致的数字。
比如今年北直隶因为有人造反,米价维持在每石五钱以上,那就是五两银子多些。河南旱灾持续,一石米就能卖到一两二钱,但是河南太远,运过去也不现实。
理论上,两京官员的俸禄也可以将米直接折成银两,今年两京的折算官价是七钱银子一石。
按照这个官价,裴元可以到手七两,但要这么想,那可就太天真了。
因为按官价计算的时候,并不能全额发放,要进行折色。
大明朝征收赋税的时候,因为货币流通性不足,实行钱币和实物并行的双轨制。
比如南方的丝织业发达,征收赋税的时候,缴纳粮食不如缴纳丝织品方便易行,于是朝廷开恩,允许百姓直接交纳丝织品。
那些税吏就先把丝织品换算成钱,然后再把钱换算成应当缴纳的粮食。
丝织品换算成钱的时候刮一笔,钱换算成粮食的时候再刮一笔。
官员们都很愉快,这是善政啊!
慢慢的,库房里攒了一堆用不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朝廷也很为难。于是朝廷想了想,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