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话也不能这么说!”曹文宗笑道:“谁叫李敬业打了胜仗不领兵追击呢?这种仗谁拿住了贼首谁就说话硬气,辎重、俘虏这些哪里说得清楚,谁知道他拿住的是老贼还是驱集的乌合之众?”
\n
“估计李敬业遇上的是贼众主力,虽然打赢了士卒也精疲力竭,加上得到的战利品很丰厚,那时候他也没法驱策士卒追击了,结果就便宜了护良!”
\n
“那也只能算他倒楣了!”曹文宗笑道:“再说了,信里还说蜀中豪杰多归公子,皆称公子首功,连蜀中当地人都不肯替他说话,这还能怪谁?”
\n
王文佐笑了笑,曹文宗这话虽然有点耍流氓,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古代平乱记功方式和边功是有区别的,计算边功的方式很简单,斩首、俘获、破城,谁的数字多谁功劳高;但平乱就不一样了,像黄巾、孙恩之乱一下子就席卷十几个州郡,男女老弱都在一起动则二三十万,但其实战斗力很一般,如果按照数字算军功,那就等于是逼军队杀良为功了。
\n
所以通常平乱是谁拿住贼首,消灭了贼首身边的核心部众谁就是首功,比如谁都知道击破黄巢之乱的关键人物是李克用,但由于最后拿下贼首尚让(黄巢为尚让所杀)和黄巢首级的是徐州节度使时溥,所以最后唐朝授功时,时溥功居第一,诏授检校太尉、中书令、钜鹿郡王。像李敬业这种打赢了敌兵主力,偏偏贼首被别人拿了的,就只能看替谁说话的人多,天子圣眷谁厚了,偏偏在这两方面李敬业都不如护良,只能拼命喊冤了。
\n
“算了,也都是老朋友了!没必要因为这件事情把关系闹得太僵了!”王文佐笑道:“我还是给护良和李敬业都写一封信,让护良让一让,他娶了个好老婆,就没必要和李敬业抢功劳了!”
\n
“大将军倒是好度量!”曹文宗笑道:“不过护良公子此番着实不易,带着四百骑入蜀,竟然能就凭着这点人马,招揽豪杰英俊,拉起一支队伍来,立下这等大功劳!再过两年,必成大器!”
\n
“是吗?那就借你吉言了!”王文佐笑嘻嘻的拿起纸笔,飞快的写了两封简短的书信,令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