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对一旁的长五郎道:“长五郎,领着你的本队快去看看,若是情况不对,便以鼓号相通!”
\n
长五郎应了一声,便策马出了行列,身后的掌骑官举起代表他的大旗摇动,隶属于他统领的骑队便驰出行列,跟着大旗向西南方向而去。由于这次的唐军中大部分是由来自河北、辽东、三韩、倭国等地的勇武善射之士,并无大唐原有的府兵制度,所以王文佐在长安编练时便依照这些武士的籍贯,血缘,亲疏,分为若干支队,选择当中声名显赫,部曲众多之人为队首。长五郎和高延年便都是这些队首之一,这种编伍方式的好处就是每个支队语言习气相通,有很强的向心力,缺点就是全军被分成四五十个人数多少不一的支队,对于全军的指挥官来说调度起来麻烦的很。
\n
长五郎看着天上的烟火所指方向,跑了约莫十余里,便找到了大批牲畜车马留下的足迹,心中大喜,赶忙催令麾下分作三队展开,快马追逐而去,只过了约莫半响功夫,便看到前面的车马牲畜,他从胡禄中抽出一支鸣镝,搭在弦上,引满弓朝天射去,只听到一声尖利的鸣镝声,隆隆的马蹄响起,犹如擂鼓一般,向前面的部众席卷而去。
\n
“快跑,快跑!”女人拼命的将自己的儿子推上马,催促道:“快打马跑,唐人追上来了!”
\n
“阿妈!”青年看着身后涕泪交杂的母亲,急道:“我逃了你们怎么办?为何不一起逃?”
\n
“我已经老了,哪里逃得掉?”女人看着马上的儿子,催促道:“唐人来了最多拿了我去当奴婢,性命无忧,你是个丁壮男人,又是部落你的勇士,唐人定然会害了你的!快逃,快逃,晚了便来不及了!”
\n
马上的青年回头看了看远处马蹄带起的烟尘,咬了咬牙,对母亲喊道:“您放心,等我赶到树敦城,便带兵回来救您!”说罢,他便打马逃走了。
\n
类似的母子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离别惨剧在这个小小的部落中发生,当长五郎带领的骑队赶上了畜群,剩下的人都放下武器,跪地乞降。看着对面武装到牙齿的骑士,没有人会蠢到以卵击石。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