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两年就能有自己的房子,有本事的还有自己的工坊,平日里吃肉喝酒都不是问题。我就认识六七个寡妇,有的帮人洗衣、有的帮人裁剪缝补衣衫、有的卖豆腐,都过的很不错,她们还筹钱盖了一栋房子,一起住在里面,也不嫁人,打算就这么过下去!”
\n
“嗯!”王文佐点了点头,自从他平定了乞四比羽之乱后,从榆关以北的整个东北亚恢复了和平。以军功贵族、商人、唐人河北移民、当地豪酋为主体的开拓者开始对这片肥沃广袤的土地进行垦殖。于个体自耕农不同的是,这些开拓者本身拥有雄厚的财力人力,他们垦殖的方式也不是那种几十亩,几百亩的小打小闹,而是字面意义上的“跑马圈地”。而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开垦,自然离不开新式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比如灌溉渠的开掘、水力磨坊、水力锯等各种先进农具的使用,由多马牵引的重犁的使用等等。
\n
这种大规模,使用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农庄就好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辽东、辽南的大片肥沃土地上,这些大规模的农庄显然不是那种自给自足的,而是面向市场的,大量的粮食、肉干、豆类、植物纤维如潮水一般涌入范阳——沧州这个河北新兴的商业中心,这立刻压低了当地的农产品价格,范阳——沧州为中心的河北北部地区的米价通常要比位于黄河北岸的冀南地区每斗低五六文。这种情况秋后更甚,关外的农场主们把自己的粮食装载船上,然后顺流而下,转海船运到沧州的码头出售,换来钱归还为了开垦农庄而借的债,购买必须得各种新工具和生活物资,搞得关外的新粮甚至比河北去年的陈粮还便宜。
\n
其结果就是河北平原原本发达的小农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面对关外如潮水般涌来的麦子、大豆、粟米,各种麻、枣干、栗子,愈来愈多的河北小农绝望的放弃了家园,背着所剩无几的家什,带着妻儿老小,来到沧州或者范阳,寻找出路。而这又压低了城市里非熟练、低技术劳动力的薪水,从而在这两座城市里出现了一个极其特殊的现象,技术精湛工匠收入很高,而物价、低技术工人却很便宜,只要他有一定管理才能,就很容易能从原本的技术工人一跃而成作坊主,发家致富。而后世将这断时间的繁荣现象称之为“天保景气”(当时的年号为天保)。
\n
作为在幕后促成这一切的人,王文佐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