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看着那边,感触颇深,想当初,第一次见面,他们还把孟同志当成目标,现在嘛,早就认清现实了。
\n
孟同志成长的速度简直堪比坐火箭,追不上,根本追不上。
\n
在空军基地研究所待了三天,将“夜鹰”的情况摸清楚,孟秋先回了919所。
\n
回来之后,白天继续搞微波武器,晚上学习隐形战机的相关内容。
\n
隐形战机是从七十年代末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他们既然机缘巧合搞到了一架,不成为第一梯队,岂不可惜?
\n
隐形战机的核心技术,就是隐形技术,当然,并不是真正的隐形,而是指不被敌方的雷达发现。
\n
孟秋有时候觉得武器装备的发展挺有意思的,一方面,己方雷达的性能提升,提升,再提升,最好敌方的任何蛛丝马迹都能被发现;另一方面己方装备隐身,隐身,再隐身,谁都发现不了我。
\n
主打一个矛和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n
隐形战机就是努力让别人发现不了,通常是从三个方面实现。
\n
第一,机体设计;
\n
就好比“夜鹰”,通过特殊的外形,减少雷达反射面积,降低被发现的可能性。
\n
第二,机身表面涂层;
\n
可以采用某些能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涂料,从而让雷达“有来无回”。
\n
一般有两种材料,共振雷达吸波材料和非共振磁性雷达吸波材料。
\n
系统内的课程中就提到了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材料制造的隐形战机,各有优劣。当然还有更高级的,吸收雷达波的效果高出几倍,几十倍。相应的,材料也更难获取。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