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无忌的信任。
\n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比他的大伯父可要稳妥的多了。
\n
————
\n
贞观元年的大幕落下,我们或许不能仅仅根据一年的执政来下一个定论,但事实是,仅仅贞观元年,李世民和他的宰相,所面对的种种挑战,几乎都交出了一个完美的答卷。
\n
在这一年中,唐朝不仅仅确定了未来几年的大政方针,还颁布了科举制度这个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
\n
久经战乱的百姓,在天下一统后的第五年,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中央朝廷的恩泽雨露,从某种事实上来说,直到贞观元年,大唐终于开始承担一个大一统王朝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n
这个局面直到贞观三年,开始结束,这是下一节的内容。——《唐帝国兴衰史》
\n
第886章 李靖 李绩进京!
\n
贞观元年末尾所发生的波折中,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便是突厥的入寇。
\n
如果是让李建成或者李渊来应付的话,或许会有所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n
但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极其值得担忧的事情。
\n
因为他和突厥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对颉利可汗其人和突厥其部族,再清楚不过。
\n
正如洛苏在草原上就做出的判断一样,李世民认为冬突厥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突厥,戎狄也,其不类故鲜卑夏化,有先匈奴之状,目光短浅,喜爱财货,而无长久之计,我以小利贿其首,以威严摄其魄,其必畏缩而退。”
\n
从战略上,李世民是看不上突厥颉利可汗的,他认为突厥远远不如当年汉化的鲜卑强大,只不过和当初的匈奴一样而已,再加上颉利可汗不是英主,所以大唐可以等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