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智慧和定性,来解决周围可能需要发兵才能解决的问题。
\n
徭役和兵役都不大兴,百姓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终于能好好种地了,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或许是上天也垂怜,没有发生大的天灾,年末的时候,贞观元年、二年的年末,宰相们汇报全年赋税的时候,腰杆都是挺起来的。
\n
尤其是李世民说了一句,“朝廷的赋税拿得多不是本事,那隋朝的国库和粮仓中,堆满了钱币、布帛和粮食,但那都是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过来的,百姓过得苦,那算什么盛世。”
\n
而后房玄龄便笑着说道:“陛下,贞观三年的民间米价,比隋朝开皇年间,低整整三成,国家不打仗,粮草不用来军需上,朝廷的赋税也低,百姓是真的在渐渐过上好日子了。
\n
应该说,这是近数十年来,百姓过的最好的日子,这都是陛下的功劳。
\n
圣明无过陛下!”
\n
群臣就连魏征也齐声道:“圣明无过陛下!”
\n
李世民这下是真正的高兴起来,朗声笑道:“这不仅仅是朕的功劳,也是诸卿的功劳,打仗朕是不怕的,那正好是朕擅长的,但治国,朕犯了不少错误,但幸好有诸卿给朕提意见,尤其是魏征,他很敢说话,改正了朕的不少错误,以后还要如此,朕与诸卿,共襄大业。”
\n
在贞观三年末时,深谙军务的李世民,感觉国家实力已经储备足够,而且冬突厥的内忧外患,已经比较严重,是时候和突厥大战一番,于是他再次来到了灵天阁,去见洛苏。李世民见到洛苏后,直接开门见山道:“文公,朕认为对付冬突厥的时机已经到了,您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n
洛苏微微笑道:“你在军事方面的天赋是卓绝的,既然你认为时机已到,那我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你来问,我便给你一些其他方面的建议。”
\n
李世民闻言当即坐正身子,肃然起来,这几年他也摸清楚了,文公要么和他闲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