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表面上看来,房玄龄、魏征、洛玄辰、长孙无忌等人,一直都位列台阁,担任宰相,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洛玄辰曾经两次罢相,房玄龄有三次被罢相。
\n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二人被罢相,很快就能起复,但这依旧是一种震慑,更不必说更多人可能一旦被罢相就难以起复了。
\n
大唐的宰相,和前朝最大的思路变化,就是不长久的担任。
\n
群相制度本就是为了分权制衡,然后再不让宰相长久的担任宰相,且随着天子统治思路的变化,宰相集团也要变化,比如天子想要开疆拓土,那宰相班子中,偏向保守反对这方面的人,就要下台,天子想要安定民生,那较为激进,偏向争夺对外利益的就要下台。
\n
“可为相者众,择其善者而相之。”
\n
这是大唐宰相的用人理念,群相制度对于宰相个人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更讲究集体的智慧,所以天子认为可以担任宰相的人多,从其中挑选有用的为相就可以。
\n
在这种情况下,让天子,现在是天后武曌,让天后认为自己有用,就是保证相位的不二选择,在大唐,宰相之位,是绝对的上等中的上等,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职位,其他的三品官,无论是武将还是文官,亦或者超过三品的大都督,大都护等,都远远不如宰相。
\n
对于大唐的豪门来说,就连国公爵位也远远不如宰相尊贵,这种风气实际上从汉末就开始了,当初袁氏的四世三公就是开端,对于大唐的士族高门来说,家族有多少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家族的显赫和高贵。
\n
诸位宰相和洛君薇寒暄过后,便各自坐到自己的席位上,等待着天后和天子,大部分的政事堂会议,都是由现在的首席宰相中书令所组织的,但有一部分会议,是由天子亲自主持的,这种场合,一般来说都是商议一些大事,以及诸位宰相向天子汇报工作。
\n
武曌和李治进入政事堂后,相互见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