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年前就被批评过的东西,那就是党锢。
\n
不过洛长青的党锢自然和汉末的党锢不同,洛长青将那些犯比较重大罪名的人,安上了党锢。
\n
在以前,这些人都会被斩首、抄家,然后流放,家人则被打入贱籍。
\n
现在废除贱籍,他们这些反对的人,倒是第一批得利者,那些本来应该受到惩罚的家属,被判处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以及进入官府。
\n
从刑律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律受到当前社会影响的案例,大唐的法律在适应改变。
\n
……
\n
在意识到这么搞不行,洛氏下手一向相当狠之后,他们决定换个方式。
\n
对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说,只要君王下定决心,改革这种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n
大部分半途而废的,只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君王本身不坚定,面对大量的反对,产生了恐惧,于是有了退缩的心理,这种原因大多数出现在并不如何杰出的人身上,而偏偏这种君王占据了大多数。
\n
第二种原因则更加常见,那就是君王本身对于执行改革的臣子,并不是特别的信任。
\n
君王之所以同意改革,仅仅是因为,臣子说服了君王,这实际上非常危险。
\n
因为这意味着如果另外一个反对改革的臣子同样说服了君王的时候,改革就会停止。而说服一个君王其实并不难,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方式。
\n
第一种,抹黑提出政策的人,这个办法很好用,虽然经常强调不要因言废事,不要因言废人,要辩证的看待,但越是缺什么,就越是强调什么。
\n
但谁能做到?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