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在宿州西边袁家集的一支绿营汛兵就向州城告急,说发现大股捻子已越过肥水东进,这些捻子人少时为灾民,人多时就为匪,骨干皆是亡命徒。
目前进入宿州境内的捻子虽未与官军冲突,但明显有人接应,加之“劫莲将至、大明复兴”的谣言在宿州境内大量传播,民谣更是公然把大清称为“鞑子帮”,号召灾民团结起来推翻大清。
这就让宿州知州李文愁的睡不着觉,担心灾民马上就要造反,便恳请暂署布政使的赵安关闭城门,不要再继续给灾民放粮施粥,集中所有力量确保州城不失。同时赶紧报请巡抚、总督向宿州火速调兵,以防万一。
在赵安看来,所谓“捻子”就是白莲教在安徽的一种军事组织形式,或者说是白莲教与皖北地方力量相结合的一种起义军雏形。
对于“捻子”,赵安再熟悉不过,因为再过几十年皖北的“捻子”就会发展为“捻军”——一支从太平军手中接过抗清大旗的强大汉人地方武装集团。
这支汉人武装集团也是淮海创业园区最后的辉煌。
捻军不仅全歼了清廷最后一支骑兵僧格林沁集团,其西路军甚至从陕西渡过黄河天险一直打到了京师卢沟桥,惊的清廷差点又要搬家。
因此,说实话,“捻子”的突然出现令得赵安有些紧张。
僧格林沁的骑兵都对付不了捻子,他拿什么对付?
印象中捻军可是一支半机动部队,拥有大量代步的骡马。
而他手中的能够节制的清军五十匹马都凑不出来,武器装备差,战斗力更差,披甲率不足百分之一。
地方民团都不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