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兵部的汉侍郎于兵部事务基本没什么发言权,大清眼下也只有高原一场战事,主导者是大将军福康安,兵部这边完全是配合福康安。满汉尚书都于战事影响有限,况区区一个汉侍郎。
有人说,各部的汉侍郎就跟地方州县的佐贰官一样完全是堂官的陪衬,这形容有点偏颇,但以职权来看也不是没有道理。
倒是外放地方的官员若加兵部侍郎衔,起步就是巡抚;加尚书、左右都御史衔的话,那就是执掌一方的总督。
因而官场有个说法,叫宁做假侍郎,不做真侍郎。
无事不登三宝殿,胡高望这次过来拜见阿桂,是因为承德那边来了谕旨,老太爷要把圣祖、世宗两朝沿续下来的各省督镇空名坐粮归入养廉。
什么意思呢,就是原先规定提督可养90家丁,总兵可养60家丁,不管提督和总兵有没有养这么多家丁,朝廷都按这个数目给付养兵银。
现在,则将这些空名全部归入提督和总兵的养廉银,今后不许提督和总兵再有私兵。
想法很好,因为这么做可以裁撤武官名粮,防止吃空饷。
问题是老太爷又提出另行挑补绿营虚额,要扩军六万!
具体由兵部拟章程,哪个省扩多少兵也由兵部给出方案。
胡高望接到的就是这份扩增兵额的任务,当时就觉此事不妥,扩军不是光增加兵丁数目,而是要实打实的给出军饷和装备、后勤支持的。粗算下来,增兵六万的话,每年朝廷需要为此支付的军饷是三百万两。
现有绿营兵员是63万余人,每年光是为这63万人开支就近两千万两,若要再增加三百万两一年,财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