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罢了,否则便会被常态巡视的监察队伍在禀明州府后罢免。再者说,伯父,一力降十会,我们有军队在手,做事不必如此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郗声明白郗归说得有理,索性与她一道推演起实行三长制可能会遇到的阻碍:“此制一旦施行,涉及徐州诸多郡县,是否要等农闲时节再行?”
“可以先在京口、晋陵一带的郊县试行,至于其他地方,只需在今年收取田租赋税之前完成即可。如此一来,田租赋税由新的官长经手,也能帮助他们建立权威。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全州范围内进行减租减税,助推基层改制更顺利地进行。”
“减租减税?”
第92章 抉择
“不错。”郗归翻动手札, 示意郗声查看她此前抄取的数据,“两汉之际,田赋不过十五税一,甚至三十税一。可如今江左的田租, 却高达十分之六。什五的田租, 竟然都被视作体恤下民。百姓们负担着如此之高的租税, 自然不会有好日子过。”
郗声听了这话,不自在地抿了抿唇, 但终究什么都没说。
他想说徐州从未收取过如此重的田税, 但他同时又很清楚, 即便如此,徐州的田税也远远高于两汉。
郗归明白郗声未说出口的意思:“自祖父时起,徐州的赋税便是什三之数。去岁天灾频繁, 您虽已不再担任刺史之职, 却还是奏请台城, 为徐州百姓免租一年。今年没有去岁那般严重的灾害,按照先前官府的布告, 仍旧要按照十分之三取租。可您也看到了, 乡人们的生活是如此贫困, 以至于不得不遗弃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孩。若是再缴纳十分之三的租税,恐怕下一年又只能勉勉强强糊口度日。”
郗归想到那对可怜的母女,语气不由更加殷切了几分:“我们在三吴之地的生意,如今已然打开了局面,也赚取了不少钱财。我们可以用这笔钱购买三吴米粮, 再走水路运至京口。徐州一地, 不少青壮都投身北府军中,十分之三的田租实则并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