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明日校场之上,为阵亡的将士们举办祭礼。过后再简单办个仪式,迎一迎首批过江的淮北流民。”
“三日之内,呈给我一份关于淮北流民青壮的新训计划。”
第二日的祭典办得很是顺利,京口、晋陵一带不少百姓连夜赶来,只为在忠烈们灵前上一柱香。
人们为此哀痛,为之惋惜,更因此而倍受鼓舞,恨不得人人都策马扬鞭,抗击胡虏,杀之后快。
祭典过后,徐州和北府军中的一切事物,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淮北流民顺利地融入训练。
将士们的纪律意识和训练意识强了不少,军心士气肉眼可见地得到了提升。
军里已经搬入了不少军属,专为阵亡将士遗属所建的光荣里也快要竣工。
屯田制已初具成效,京口、晋陵一带,已然多了不少北府将士开垦的军田。
与鲜卑拓跋部的市马之议也已谈成,拓跋氏不久便会送千匹良马至江左。
豫州那边,也以灌钢为交易品,和荆州换取了少许益州的建昌马,只是桓氏才刚刚收服江州杨、殷二帅余部,此时正是缺马的时候,故而并不肯与下游多做交易。
三长制和女子缫丝作坊也已经开始试行,削减田租的消息发出后,徐州百姓无不欢喜,就连侍弄庄稼,也比从前精心了不少。
郗声亲自去田中考察,认为只要没有太大的灾害,今年的秋稻一定会丰收。
此外,伴姊按照图纸造出的自行车,也已然用于官道运输,取代了不少运货的牛车,从而为稼穑之事腾出了不少耕牛。
自行车模型制出的那一日,伴姊乖巧地伏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