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而他则带着潘璋等三军,从龙门渡入关,从上、下两路齐齐出击。
这里面就需要重要人物居中协理,而杨茂就担任这样的角色。
杨茂来到汾水大营宣读了王上决定出击的军令后,众将的情绪非常高。
这些军将早就憋了一肚子想法了,因为留守在汾水北岸,他们无缘了后面一系列战事,眼看着友军立下的功劳越来越多,这些人如何不眼红?
所以,当日潘璋就整备军队,带着吕氏兄弟全军渡河,务必击溃敌之汾水防线。
但潘璋他们的全力一击却彷佛是锤到了棉花上,他们没有等到战事,反而是看到了一个个空掉的坞壁。
被汉军经营日久的汾水防线,几日内就空无一人了。
在泰山军的军功中,大部分都是按照俘斩数量来定级的。现在敌军营壁撤了个干净,这让憋了那么久的泰山军如何忍得住?
所以在得知玉璧还有一股汉军没撤走后,他们急匆匆的围住了玉璧,然后就在这里吃了个大亏。
三个军,一共十五个营,从午时一直打到日暮,各军轮番进攻,最后都还是没能打下玉璧。
潘璋为什么脾气那么爆?话说得那么难听?就是因为这仗打得太窝火了。
其实杨茂也窝火,他到底是枢密使,难得到一线,就遇到这么个闷亏,脸上本就不好看。
更不用说,他刚刚还得知,南面的于禁已经成功拿下了潼关,比他更早一步入关了。
这下子,脸面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