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计较月色是否朦胧,她只需与情人共度甜蜜时光即可。朱淑珍与他手挽手欣赏西湖荷花,他们在湖畔漫步,感受着柔和的微风和细腻的雨水。此时她变得温柔如水,不再像以前那般忧郁,于是写下了《清平乐·夏日游湖》:“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如此看来,朱淑珍的人生其实也颇为坎坷。直到30岁,她才体会到初恋的滋味,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她渴望解脱,选择离婚再婚,此举令双亲大为恼怒,认为这样做有损家族尊严。要知道此时程朱理学正风靡天下,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女子需恪守妇德,纵然生活不顺,也需要坚守贞操。她与离婚在家无疑是挑战传统道德底线。面对他人的指责与父母的失望,她感到心寒意冷。
曾经的少女时代,她也曾怀揣梦想,满心期待美好的爱情,原以为会寻到一位能与她琴瑟和鸣的良人共度余生,可现实却是被一纸婚书与一个三观不同的人绑在一起,彼此之间从未真正理解对方。然而,枷锁难以挣脱,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她坚决不再妥协,不再委屈度过一生。
既然心愿难遂,不如随风离去:“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相传朱淑珍于公元1180年郁郁而终,也有人说她为情所困,投河自尽。
无论真相如何,她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如此多才多艺的女子,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尽管曾有短暂的欢乐时光,但却饱受世人的责难,甚至她的亲生父母也未能真正理解她。
她离世后,她的父母毫不犹豫地烧毁了她的诗稿。幸运的是,她的部分作品得以流传于世,并由后人整理成册,名为《断肠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