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手段。
也就是说,现任官员要负责挑选下一任官员,这就是汉代的察举制,有点像美国的推荐性制度。皇帝和地方官员其实就是合作关系,所以皇帝选合作伙伴时,由于底层百姓没有获取知识的渠道,往往会被选择性地忽略。
这样一来,推荐人和被推荐人就成了一条船上的人,他们掌控的知识和地方经济互相勾结,把持了地方官职。通常情况下,现任官员还在干活,下一任的人选就定好了。老百姓根本没机会被推荐,那些垄断官职的人,就是后来的地方豪强。
这个群体最早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皇帝还能用迁徙和收缴财产的方法压制他们,但是即便如此,在王莽篡汉之后,地方豪强还是能把刘秀推上高位。强大的皇权当然能打败地方豪强,但这个群体的存在本身就是封建社会的必然结果。
只要王朝还在,只要王朝里还有人,就算打压了旧势力,也总会冒出新的。所以刘秀明白,与其费劲消灭地方豪强,再培养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势力,还不如直接清除异己,消灭反对派,扶持支持自己的人。
同样的问题,晋朝统治者也想过。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击碎了大汉王朝的根基,但是新的割据政权还是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像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这些有名气的人都是地方豪强出身。
所以曹丕篡位后马上推出了一个叫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和察举制不一样。就是把州郡长官的权力全拿走,每个州郡设一个中正官,由他们来挑选地方官员。
其实中正官也是地方豪强的代表,有中正官头衔的豪强家族慢慢从地方走向中央,没这个头衔的就要被别人吃掉。其实曹丕并不是要打压豪强,他只是想把他们团结起来。
而像琅琊王氏、颍川陈郡谢氏这些豪强家族就在这时变成了门阀士族,既能跟朝廷搭上线,也能雄踞一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