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皇帝明令禁止与山东士族联姻,但像魏征、房玄龄这样的大臣们还是热衷于与士族联姻,这就让山东士族的声望依然很高。
在皇权的不断打压之下,那些东晋南北朝时期的老牌世家大族出任官员的比例大幅下降,而新生代的家族所占比例却在飙升。
其本质就是一个家族取代另一个家族的更迭过程。即便如此,这也只能说明这些世家大族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整个社会结构依然是由这些世家大族主导的。
根据统计,整个唐朝期间共产生了366位宰相,其中最顶尖的18大家族,如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他们的后代中有187人担任了宰相职务,占据了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果再把要求放宽,加上次一级的士族成员在唐朝担任宰相的情况,那么这个比例会更高。
整个唐朝时期,士族出身的官员在统治阶级中的比例最低的时候,出现在安史之乱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安史之乱给士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即便如此,他们在朝廷中官员的比例依旧超过一半。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既然隋唐两代都已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推行了科举制,为何士族的比例还能如此之高?这就涉及到唐朝的选官制度问题了。
实际上,唐朝并非完全依赖科举来选拔官员,还有其他的途径。我们在此不再详细讨论了,咱们就说说科举制。
普通老百姓是能够参与科举的,但别忘了那些读过书、懂诗词歌赋的世家子弟也能报名。他们从小就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优质资源,比如政治、经济、教育等等,这种起点和优势可不是普通人能比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想参加科举考试得先学习吧。
那些世家子弟请来的老师是普通人没法比的,而且世家子弟提高成绩可以不计任何成本,而普通老百姓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