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慷慨解囊,救助贫困书生,接济穷苦百姓。
马湘兰与江南才子王稚登情谊深厚,然而两人终究未能成为眷属。王稚登始终没有迎娶她,而马湘兰却痴情等待了30年。
在王稚登70岁生日时,她倾尽所有,购入楼船,载着数十位歌姬前往苏州为他贺寿。宴饮欢聚数月之后,马湘兰一病不起,最终在满室兰花的房间里,端坐佛前离世。
公元1624年,寇白门出生于金陵的一个官宦世家,家人对她呵护备至,她的性格纯洁无瑕。在未出阁之前,她也曾是秦淮河畔的名妓。据《板桥杂记》记载,她能歌善画,诗词造诣颇高,个性单纯而不世故。
明朝崇祯十五年春天,保国公朱国弼在官兵簇拥之下踏入寇家大门。经过几番交往后,寇白门对他心生好感,认为他温文尔雅,待人亲切。
朱国弼提亲时,寇白门一口答应。那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坐上了花轿。当时的金陵青楼女子从良嫁娶通常在夜晚进行,而朱国弼为了彰显其尊贵,特意调遣5000名士兵手持灯笼,从武定桥一路延伸到朱府,灯火辉煌,堪称明代南京最盛大的婚礼。
三年后,清兵南下,朱国弼投降清廷,举家迁往bj,寇白门也遭到朝廷软禁。朱国弼打算将寇白门及其他歌姬一同出售,换取银两疏通关系。
有人前来营救寇白门,但她对他说:“若仅收数百两银子,难以偿还恩情。一个月之内,我必凑齐万两银子报答。”朱国弼同意了她的请求,寇白门得以返回金陵。回到秦淮后,在众姐妹的协助下,她筹得2万两白银,朱国弼因此获释。
此时,朱国弼试图与寇白门重修旧好,却被她拒绝:“昔日你救我出苦海,今日我助你脱离困境,从此两不相欠。”回归金陵后,寇白门被称为“女侠”。她修建园林,广交宾客,每日与文人墨客往来,饮酒作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