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属于奥斯蒙德的色彩实在是太重了,很多资深的专业评论家们无法在电影中看到属于导演艾伦·史密西的特点。
\n
实际上导演个人风格的问题很少会被影迷们察觉。
\n
不然艾伦·史密西这个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假名才不会被导演工会明目张胆地使用几十年,最后才被业内人士揭露。
\n
多数为导演划定个人特点的影评人、学者都只是照着答案编题。
\n
如果不是由导演本人掌机,那么独属于导演的风格多数时候还不如摄影指导的风格深入人心,毕竟制片人的时代来临以后,大部分的导演只负责调度,有时甚至没有制片人和摄影指导重要。
\n
1960年以前,大多数电影平均每个镜头会持续8到11秒,动作片占比变多以后,好莱坞导演逐渐修正了从1910年代开始的连贯性系统,电影平均的镜头长度缩减到了4到6秒,剪辑速度更快,极少使用长镜头,这也直接导致了导演简化了现场的调度,将复杂的走位缩减为“站立-表述”,即让演员停留在某一个位置,将台词分割成说话者和倾听者的几个特写(通常还会使用越肩手法)拍摄。
\n
与这些导演商业化的镜头设计不同,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有个特点,他本人尤其偏好难以一遍完成的长镜头,这是一个长久以来没能改掉的个人习惯。
\n
但长镜头也有自己的优势,它拍摄的内容会给观众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让观众认为自己走进了电影之中,让电影的本质回归于人物与事件,不会像蒙太奇那样,人为强化矛盾,让观众被导演牵着鼻子走动,稍微错过几个镜头,就会忽略影片中埋下的情感线索或者错过重要的伏笔导致剧情衔接不上。
\n
当然,这并不是说奥斯蒙德本人否认蒙太奇理论或者厌恶蒙太奇剪辑手法。他也会在电影中使用部分的蒙太奇,通过艺术性修饰给观众带去极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