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和最佳影片其实质上是绑定的,存在强关联,历史上更没有这种影帝、剧本、最佳导演通通颁给一个影片,而最佳影片却花落他家的情况。”
举起了一个白色的写字板。这上面有历届金马奖的获奖名单,评论员介绍道:
“去年这一届评奖存在争议,我们就不提了……看看前面三届,第46、45和44届,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获得者全部来自于同一部电影,他们分别是戴笠任(《不能没有你》),陈可欣(《投名状》),李鞍(《色戒》)……那再前面的呢,金马奖到现在已经举办了48届了,我们看不过来,随便跳十年好了,我们看看1999年和1998年,也是同样的情况。最佳导演获得者是许安华,最佳电影就是她的《千言万语》;另一个是陈忡和《天浴》……”
一巴掌拍在写字板上,得出结论:“因为导演是电影的总负责人,电影质量和导演的综合能力息息相关,很难存在说两个分开,荣誉各给各这种说法,他不是这样的。但《赛德克巴莱》也是一部好片子,而且是我们这个市场今后可能无法出现的片子,如果颗粒无收,未免过于残酷,也会引发更大的风波……总而言之我喜欢这次的分蛋糕,分的有水平,是一次真正考虑全盘的爆冷门。”
《联合早报》在24号的头条上,刊登了方沂举着小金马的照片,并打上大号标题:新一代华语导演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直以来,面对好莱坞的全球攻势,整个华人圈的导演都在求变,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办法,而且也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实在是很漂亮,为世界影坛展示出了我们华人的贡献力,并在进入到新世纪后仍然艰难挣扎着……但要一直到方沂拿到奖的这一刻,可能我们才意识到,新的时代任务需要交给新的年轻人来执行——笔者不是说现在方沂就可以接过大棒了,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昨晚上无疑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今后我们该考虑让年轻人承担起这个责任,他们也有资格同台竞技,甚至于压过前浪。”
港地大报《明报》则采访了导演杜琪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