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就以方沂的病友老谈举例子,老谈的连队曾经作为生力军被安排在铁原阻击战中,这是一场志愿军战史上反复提及的奇迹之战,发生在1951年5月27日到6月10日,为期13天(也有一说为14天),事关总体战局成败,是关键之战。
当时志愿军同敌人打完前五次战役,已经意识到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无法继续南下,在大片低矮丘陵和平原地区和敌人重装备持续作战,而得不到任何地形掩护,即所谓的“啃不下来”,司令部于是下令回撤。与此同时,美军敏锐的发现志愿军战线过长这一弱点,指挥部队开始全面反攻,沿公路向纵深推进,极速狂飙,如果能及时切断志愿军后勤,迂回包抄,很可能一把翻盘,全歼志愿军主力。再继续北上,造成既成事实。
相反,如果志愿军主力成功退回山区,美军的机械化师无法在朝鲜北部大片山区全力发挥,不得不望山兴叹,接受北纬三十八度线划线而治的结局,“攻不进去”。
在危若累卵的时刻,双方目光不约而同停在了“铁原”这个地方。美军要全力进攻,志愿军要全力阻击,这就是铁原阻击战的战略意义。
未来的人们知道,63军抗击美军4个师的轮番进攻,共毙伤美军1.5万余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阻击战最终圆满完成。但是在当时,不论是最高指挥官还是一线的战士,全都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搞不好马上被打垮。不是像今天谈起来这么轻松。
战士们的决心和精神压力难以想象,很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大汗淋漓。
去年金鸡奖最佳纪录片颁给了抗美援朝的纪实片《铁在烧》,这片子讲的就是铁原阻击战的事情。采访中,不少尚存的老兵谈及这段历史,数次掉泪,形容“我现在给你说一下战场的情况……国内的炮弹声是听得出来的,美军的炮弹声你听不出来(太多了),和刮风一样。你分不出来,一点儿也分不出来。”
“他们很聪明,会居高临下,看你的部署情况,你如果人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