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了轰动,来下访和关心学生的社会名流络绎不绝,也有很厉害的人在某些场合提出了议案,给了实质帮助……但是后来我麻木了,我发现他们没办法关心到每一个人,他们关心水木大学的、关心京城大学的、关心长得好看的打工者,他们的关心有先后顺序……像我这种人,好像总是排在嘘寒问暖的最后一名。”
“所以我现在就学会了说甜话,抓紧机会表现自己。”
方沂拍了拍他肩膀:“还好我们这次就是少部分人,你知道,这个活动就是我们做出来的。”
郭凡开玩笑说:“那我学的那些吃苦耐劳的本事怎么办?”
方沂则道:“不影响你继续发挥你的本事,日子还很长。”
——————
方沂在这期间主要开研讨会,有些研讨会定性很高,一开头就是“打造京城影视工业创造产业”,他不去不行。
他比郭凡好在研讨会的主角正是他,所以能坐着讲话,作为受到尊重的声誉斐然的年轻老艺术家,方沂不至于一直跟着跑腿介绍。
这本书确实已经说了很多次研讨会,但一部作品成功后就是这样的,不论你是墨镜王还是陈可欣、甚至于李鞍张一谋之类的……通通要开大会,分享给其他同志你独到的创作思路,感谢相关合作方的支持。
好莱坞大片大获成功后开会吗?
洋人管不着,但是洋人的合作方中影一直在开会,不开会怎么揽功呢?会是开不完的。
这属于统一思想,整齐步调。
有渠道有背景的金顿影视和共和时代接触后,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