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年学的扎实,怕是又要白折腾一遭。
\n
这么想着,何先生飞扬的心情猛然下坠,府试考了将近五年,那更难的乡试呢,以八郎的运气,得何时才能中举。
\n
一整晚都没睡的沈家三兄弟和沈大娘子,脸上终于露出笑意。
\n
只有沈夏,双手抱臂,表情严肃,目光深沉。
\n
这段时间在府城,她没少扮成八叔的书童出门,茶楼书肆客栈都晃悠着去过,听了不少消息。
\n
大魏朝的科举难,难在录取人数少,像这次院试,考生有三百多人,但最终录取的不过寥寥数人,再往后的乡试,从范围上来讲,等同于后世的省考,一个省的考生每三年去争取十个举人名额。
\n
难归难,但福利也是真好。
\n
做了秀才就可以免除全家人的徭役,名下可以有两百亩的田产免除赋税,举人更夸张,拥有举人功名后可以参加朝廷考官不说,名下田产和人口免税额度更大,甚至拥有一部分的司法豁免权。
\n
如此福利,别说四战考秀才了,只要八叔愿意考下去,考个十年八年一三十年,她都愿意供。
\n
她就不信了,人能倒霉五年,还能倒霉十年一十年倒霉一辈子吗。
\n
第63章
\n
沈八郎以备考乡试为由,表明自己不准备参加文会。
\n
毕竟距离乡试也没几个月的时间了,被称为秋闱的乡试,自然是在秋日举行,每三年一届,而不巧的是,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秋天,错过了这一次,就只能再等三年。
\n
弟子要专心备考,何先生自然不会阻拦,非让弟子去参加文会不可,说到底对出身庶族的读书人来讲,什么人脉关系,都不如身上的功名重要。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